close
上週五晚上的讀書會討論的是「千家詩」,
詩分為五言絕句、七言絕句、五言律詩、七言律詩,
五言表示五個字一句,七言表示七個字一句,
一首詩中,絕句裡面總共有四句,而律詩裡面則有八句 。
其中律詩的規則又比絕句複雜,要對仗又要押韻,又要講平仄,
古人實在太厲害了,如果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審都懂中國文學,
那外國人哪有得獎的份呢 ? 在千家詩裡面,古人使用很多種語法,
有誇飾法,如李白的將進酒裡面「君人見,黃河之水天上來,
奔流到海不復回 ? 君不見,高堂明鏡悲白髮,朝如青絲暮成雪 ? 」
有倒反法,如崔顥的黃鶴樓裡「煙波江上使人愁」,實際上呢,
應該是「江上煙波使人愁」,不只英文有此語法,中文也有 。
古人寫詩就像現代人寫作文一樣,也有起承轉合,不過,
古人厲害的地方是,他們用二、三十個字就表達完整個故事,
而且意喻深遠,而現代人卻要用好幾段才能完成整個故事 。
功力誰比較深厚,一比較就知道,像在唐朝的詩人李白,
就被比喻成「天上謫仙人」,人間不可能有人可以做出這麼美的
文章,所以他一定是一位被貶到凡間的仙人,讀李白的詩,
有一種美,美得讓人不敢相信是詩人所寫的,不得不讓人讚嘆 。
詩不只可以拿來讀,更可以拿來吟、拿來唱,而且是用台語唱,
有本書中研究指出,台語比國語的音更接近古音,所以,
很多詩如果用國語讀,聽不出他的韻,但是如果是用台語朗誦,
卻會被詩中的韻嚇得嘖嘖稱奇 。讀詩可以教我們用字簡潔,
讀詩可以提升我們的心靈,讀詩可以長我們的知識,所以,
讀詩吧 !
全站熱搜